一、金丹科技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及制品項目環評公示,僅3.8萬噸PBAT擬外銷
近日,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金丹科技”)年產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項目進行環評信息公示。公示日期為2021年8月9日—2021年8月20日。
根據公司披露的信息,項目總投資3億元,建設規模為1條生產線,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。項目建成后年銷售4萬噸全生物降解改性材料,年銷售生物降解原料(PBAT)38000噸。PBAT降解聚酯及其制品相當于年產6萬噸的PBAT。
該項目采用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酯化、熔融縮聚、增粘縮聚等技術,需購置酯化、縮聚、增粘、切片、螺桿擠出、干燥、吹膜、自動包裝等先進設備。主要建設聚合車間、干燥車間、改性塑料及制品車間、包裝車間、原料庫、成品庫等設施及配套工程。
公司曾于今年3月24日發布公告:擬投資3億元建設年產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項目,每年可生產PBAT 6萬噸,并與PLA、淀粉等材料共混可進一步生產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和生物降解制品。項目選址于河南省鄲城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總占地面積約為99.47畝;將采用國內通用的PBAT工藝技術,技術路線成熟。
二、乳酸龍頭企業布局PBAT原因有二
金丹科技是國內第一、全球第三的乳酸生產商,乳酸及其衍生物產能為12.8萬噸,國內產能占比達41.6%,考慮到公司開工率遠高于行業,實際市占率則更高。公司位于黃淮海玉米主產區,在原材料供應方面具有顯著成本與區位優勢,且擁有完整的、自主研發的高效工程菌種的選育、乳酸及衍生產品的制備、提純等多項核心技術。其前身是河南省鄲城縣生物化工廠,于2020年4月22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。公司現已成為國內乳酸行業龍頭企業。
金丹科技此次布局PBAT市場,一是為了豐富可降解材料產品線,二是利用現有的淀粉和募投聚乳酸(PLA)產品進行改性和形成制品,是建立在擁有PLA產能技術的前瞻布局。2020年11月29日,金丹科技發布關于丙交酯項目試車的公告。目前,金丹科技是國內為數不多能生產PLA關鍵中間體丙交酯的企業,屆時PLA、PBAT產能集中投放,將為改性做好鋪墊,改性及制品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方向。
7月4日,金丹科技表示,公司丙交酯產品已穩定生產,6萬噸PBAT工藝設計已經完成。丙交酯是合成生物基材料PLA聚乳酸的重要原料之一,對工藝要求嚴格,此前一直是我國聚乳酸生產的卡脖子產品。受制于技術因素,在此之前中國僅有安徽豐原、浙江海正生物攻克了這一難關并且量產,其他國內企業用于生產聚乳酸的原材料——丙交酯主要是從國外進口,生產成本較高,已成為制約國內聚乳酸產業發展的瓶頸。
三、同時布局PLA和PBAT,還有誰?
PLA 、 PBAT 是可降解塑料領域主流產品。除了金丹科技,金發科技也在同時布局PLA和PBAT,此前該公司曾披露,將加快推動新增24萬噸PBAT裝置的產能建設工作(6萬噸/套),其中第一套6萬噸PBAT裝置已經在2021年一季度順利投產,且裝置各項運行指標達到設計要求。此外,公司將緊密結合國內政策變化的趨勢以及市場的需求情況,適時推進后續18萬噸PBAT裝置的建設和投產工作。3萬噸PLA合成項目工程建設進度為20.34%,計劃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產。
此外,萬華化學也在推進PBAT與PLA協同布局,進軍可降解塑料領域。圍繞國內大循環,公司將進一步發揮技術優勢,疏通影響國內大循環的瓶頸,挖掘下游的市場增長潛力,圍繞PBAT和PLA兩種可降解塑料產品,開展原料、技術、性能三位一體的研究。
PLA技術壁壘較高,核心競爭優勢在于丙交酯的生產。PLA目前是產業化最成熟、產量最大、應用最廣泛的生物基和生物降解塑料。PLA制備有兩種方法,分別是丙交酯開環聚合法和直接縮聚法,工業上廣泛采用的是丙交酯開環聚合法。中間體丙交酯的合成和純化是目前PLA工藝流程中的核心技術和難點,其反應條件苛刻、工藝復雜、技術要求較高、生產成本較高,是國內企業PLA產能擴張的主要技術壁壘。目前PLA產能主要集中于海外,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。許多企業正在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,試圖打通乳酸、丙交酯、聚乳酸的全產業鏈。預計未來PLA投產速度將有大幅提升,市場前景廣闊。國內在建或規劃PLA項目新增產能合計160萬噸/年。除金丹科技外、萬華化學、道恩股份、中糧科技、安徽豐原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PLA產業鏈。
PBAT技術較為成熟,核心競爭優勢在于一體化水平。共酯化(直接酯化)、分酯化和串聯酯化是PBAT制備常用的三種方法,國內企業主要采用直接酯化法,該工藝操作簡單,工藝流程短、原料利用率高、反應時間短、生產效率高,但也存在反應體系物質較復雜、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寬且不易控制等缺點,對產品質量有影響。我國PBAT產能居于全球領先地位,技術較為成熟。隨著不斷有新的在建產能涌入,未來市場競爭加劇,一體化的成本優勢將凸顯。
來源:金丹科技、生態環境廳、新型煤化工等,塑料產業編輯